English 中文
学生 教职工 校友 学生及访客
学院概况
李肖聃先生年谱
来源:
作者: 肖力整理
发布日期: 2021/02/23


李肖聃,(1881~1953。原名犹龙,号西堂,笔名星庐、桐园等。长沙人。清末生员。1911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。1913年任梁启超秘书。其后历任北京政法专门学校、长沙商业专门学校、福建大学教授。北平国学院教授兼文学系主任。抗战中,严辞拒任长沙敌伪维持会会长职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福建军政委员会顾问。著有《湘学略》、《星庐笔记》、《中国文学史》等。


1881年,三月初三生于长沙府善化县七都桃花村竹山湾(现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淑一村),取名李犹龙。

1898年,四月考入时务学堂,列第三期外课生。七月补博士弟子,善化县学附生;入长沙城南书院,归家与刘恩博结婚;从钱维骥学。

1899年,从著名学者皮锡瑞问经学,始陆续为馆师六年。

1900年,生长女李淑一。

1903年5月,就学于江南陆师学堂。

1904年,生次女李仲思;东渡日本,入东京警备厅警察班学习,结识杨度、杨昌济、陈师曾、方叔表等人。

1905年,东京警备厅警察班毕业,与同学一起拒领结业证书;秋季入巢鸭弘文学院普通班,与义宁陈寅恪共学。至大阪高等预备学堂;将日文《王阳明传》、《传染病预防法》两书翻译成中文;

1907年,生三女李季明;6月在大阪高等预备学堂毕业;游奈良,观大佛,至西京观一线琵琶湖,谒丰臣秀吉墓。9月入东京正则学校;杨昌济邀游小石川植物园。旋又考取第一高等学校第一部文法预科,与杨树达、宋任同班。英文《三美姬》、《金色王》二书翻译,交上海群益书社出版,又作《英文字典序》。

1909年3月,改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政治经济科;翻译《预算制度论》出版。


1911年,主长沙《黄汉湘报》;辞谢省政府教育司科长。1912年3月,赴北京;主《中国日报》、《北京杂报》;始为《泉山丛话》、《云门漫话》、《西堂闻见录》、《都门杂记》各若干卷。

1913年,任司法部部长梁启超秘书,曾列席国务院币制会议;报请更名注册李肖聃;12月去职。

1913年,受柳大谧邀游福建,3月由长沙至上海,谒见陈三立,旋抵杭州。受北平汉口商场督办杨度之聘,旋至北京为商场督办处司笔札;为《亚细亚报》撰文。

1915年春,迎父母亲和全家大小去北京;父居一月回湘;辞入“筹安会”;十月十四日生次男李季钧于宣武门头发胡同。秋,杨度请教其子于天津,每周一往。

1916年,送母亲至汉口,弟石源接归回湘;4月任北平化石桥法政专门学校教员,讲授理财学;9月始为《新民日报》撰述,作人物评论93篇;又作《西堂闻见录》一卷;辞谢北京大学骈文教席;与曾广钧订交于方表寓中;十一月二十二日,胞弟李石源丧,携眷归湘;腊月中入长沙城接洽,为长女李淑一转学长沙古稻田省立第一师范事。

1917年,毛泽东常走谒李,质询古书疑义。

1917年正月二十四日,父逝;寓长沙局关祠之浩园;应长沙商业专门学校校长汤松(寿军)邀,讲授国文一班;始与谭介甫、陈天倪、曾运乾、刘善泽、周铁山、刘宗向、蔡人龙订交。1918年,在商业专门学校兼教日语;受聘执教福湘女校国文、历史课。在福湘执教年次为1918年,1920年、1921年、1922年、1924年、1926年、1929年、1933年、1938年。撰《思贤日记》。

1919年,撰《论赵女士自杀事》一文,支持毛泽东。

1920年,,1月28日在《北京大学日刊》发表《本校故教授杨怀中先生事迹》一文;帮助杨开慧入学长沙福湘女中;兼教甲种工业学校国文;秋季改教周南女校国文。

1921年,由长沙局关祠移居顺星桥武城西馆,自号“星庐”。仍教学于长沙福湘、周南女校;三月寿四十,作五言自述诗百韵;《思贤日记》移载《民治日报》。

1922年,授课于长沙各中学。长女李淑一与范管回乡下老家度假,留下唱和之作。

1923年,往南华法政学校演讲,每周一次,撰论文十二篇;撰《灵岩日录》百余篇刊《湘报》。时章士钊返湘晤谈叙旧。

1924年,授书福湘及古稻田师范两女校;陪同梁启超参观时务学堂故址;撰《湘学小史》数万言,应李抱一属纪念长沙《大公报》成立十周年;10月30日,长女李淑一与柳直荀结婚;

1925年,婉拒张学良入幕邀请。

1926年,应校长雷铸寰聘教授福建大学预科国文,与王啸苏订交。《劝学十篇》发表在《福湘杂志》上。

1927年,庇护长女李淑一及两子女,安排生活。

1929年,任福建大学预科及福湘女校教员;作福湘女校校歌歌词;撰联挽梁启超;其长女李淑一与柳直荀秘密通讯为邮局检发,被当局逮捕下狱,他多方营救,经湘绅力保始得释放。《星庐日记》刊发在《国民日报》。



1930年初,偕友人谭介甫赴武汉,访老友周铁山等友。8月避乱南京,任农矿部部长易培基请在秘书处办事;游雨花台、明孝陵、中山陵等地;冬返长沙,福建大学聘在经济系讲授国文及中国政治思想史;10月,杨开慧被捕,邀曹典球、柳午亭营救无效。

1931年,仍授课福建大学,随辞讲席;秋至长沙高级中学教授国文;撰《劝学浅语》数十篇,载《福建日报》。

1932年,仍授课长沙高级中学;二月十九日,撰《记王葵园遗事》;三月二十三日,妻刘夫人病逝于湘雅医院,葬于西乡,他不用乐器,不焚纸钱,不延僧道,不用酒肉办理丧事。终身未续娶。9月女婿柳直荀牺牲。《湘学新志(一)》《湘学新志(二)》在《世界旬刊》第2期、第3期发表。

1933年,授课于福湘女校、长沙高级中学、广益中学;

1934年,撰《湘学叙录》十余篇,载福建《大公报》;初著《曾文正公言行录》;撰《记福湘女学》;讲课之余,设家塾于寓庐,听课者常有四五十人。

1935年,捐资倡建故乡文江桥;冬撰长沙市一中嵌字联。作《罗庶丹<诸子学述>序》。

1936年,授课各中学及福建大学、福建国学专科学校;

1937年,3月为长男叔安举行婚礼;藏书于乡,分寄桃花、宋家二冲,以《四部丛刊》置于朱塘瓦屋。

1938年,5月长孙李清秉生;6月2日,为长女李淑一作五言长诗以慰之。7月杨树达偕何泽翰来故居相访,邀游桃花庵、灵岩寺、白鹤山等诸胜,有诗纪游。长沙高级中学先迁宁乡,后迁安化,居安化七星街一年;成《感旧》、《南游》、《怀古》、《北游》诗草各一百首;往安化县城访曹典球诸友。

1939年,应福建大学聘,往辰溪教课;入五溪诗社,月集同人,分韵吟题,风雨溪山,时有文酒宴游之乐。



1940年,教授福建大学国文;编《中国文学史》上中下三册;次女李仲思在重庆与宁乡黄彬结婚;

1941年,在辰溪国立福建大学教授《文心雕龙》、《昭明文选》,并代授日文课; 2月撰《福建私立子建初级中学记》;撰《岳阳李太学夫妇墓碑文》;撰《杨遇夫<小学论丛>后序》。

逢弟子范治学,喜作《喜炳星自乐山至辰溪》。

1942年春,以病辞福建大学教席,经衡阳归故里;任迁宁乡陶家湾的北平民国学院文学系主任、教授。

1943年,撰《陈荇荪先生墓表》;

1944年冬,长沙沦陷,日军威逼利诱命其出任维持会长,他誓死不从。经家人营救逃出,避居安化桥头河。7月作《星庐笔记自叙》;《星庐学语》发表在《孔学》期刊。

1945年,正月撰《曾星笠君墓表》;春沅江张舜徽访李。

冬重游辰溪福建大学。

1946年,设麓西精舍于望城坡方家巷草庐;撰《曹猛盦先生六十有八生日序》;十月二十八日,撰《湘学略自叙》。

1947年,正月二十五日参加潇湘雅集。任福建省文献委员会委员,主修《艺文志》;撰湘人著作提要20余篇,载入《福建文献汇编》中。

1948年,因患心脏病辞去福建大学讲席。

1949年,作《岁暮杂感》五言诗。

1950年,聘为福建军政委员会顾问,寄居长沙福湘女校宿舍。毛泽东儿子岸英、岸青到长沙看望先生。4月18日,毛泽东致信李淑一,问候先生。8月16日,题梁任公所书“时务学堂故址”墨迹。

1951年,次女李季明回长沙省亲,作诗纪行。

1952年,三月十八日为母亲墓志刻石;

1953年8月30日,病逝于长沙,终年73岁,葬于长沙南门外南郊公墓。